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-国产精品偷窥熟女精品视频-人妻VA精品VA欧美VA-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

您當前位置:中國菏澤網  >  社會新聞  > 正文

滿城盡染牡丹韻
——從一朵花的“三級跳”,看產城共興背后的“新區邏輯”

作者: 武霈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5-04-08 09:45

□記者 武霈 通訊員 姜玉鵬 孫安琪

四月春風涌動,牡丹花開正好。時下,在菏澤,萬畝牡丹爭奇斗艷,吸引著無數游客紛至沓來。

牡丹園翹首以待八方賓朋,以牡丹元素為核心、經過精深加工而形成的全產業鏈條,也在驚艷著世人,花可賞、根入藥、籽榨油、蕊制茶、瓣提露……近年來,菏澤魯西新區以牡丹為媒,以產業為基,以文化為魂,通過科技賦能、跨界融合,將一朵千年名花轉化為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、惠及民生的“美麗引擎”。

從“一朵花”到“一條鏈”,打造全產業鏈的創新矩陣

在菏澤,牡丹名園星羅棋布,每年花開之時,牡丹綻放可謂連阡接陌、艷若蒸霞。4月6日,在位于魯西新區的菏澤牡丹園內,一株牡丹古樹上的“并蒂牡丹”吸引著眾多游客打卡。

蓮花常有“并蒂蓮”之說,而牡丹花一個枝條上開出兩朵花卻較為罕見,在同一花枝上綻放兩朵花,被譽為“恩愛之花”,象征著愛情的忠貞和永恒,也代表著幸福和美滿。這株開出“并蒂牡丹”的牡丹古樹,品種為粉之裳,屬于單瓣粉紅牡丹,樹齡已有210年,預計在4月中旬進入盛花期。

菏澤牡丹園以栽種大株齡牡丹著稱,為提升游客體驗,今年,魯西新區對景區旅游基礎設施進行全面提升,園內的觀賞花卉和文化設施分批進行提升改造,劃分為6個賞花區、4個功能區,完成了菏澤牡丹園空間場景設計,劃分東線、西線2條旅游線路。截至目前,菏澤牡丹園內累計種植大株齡牡丹500余棵;新增種植大株齡牡丹30畝、二月蘭30畝、大麗花50畝、歐洲木繡球50畝。

除了大型牡丹園,菏澤的街頭巷尾、城市公園也是花香四溢。天香公園內,早期牡丹品種漸次開放;隱匿于喧囂的凝香園,別有一番古韻風華;街頭巷尾,牡丹元素裝飾隨處可見,繪有牡丹花圖案的公交站牌嬌艷動人。此時的菏澤,牡丹節會的氛圍感已“拉滿”。

滿城盛放的牡丹,不僅能夠帶來視覺盛宴,更催生出無限可能。

迎著牡丹節會的“春風”,牡丹系列產品的熱度持續攀升,近日,一款款造型獨特的牡丹花酥、牡丹花餅等系列牡丹特色糕點,在朋友圈“走紅”,造型如花、酥皮似雪,層層疊疊包裹馥郁花香,吸引市民和游客下單。

據了解,這種牡丹特色糕點將菏澤牡丹與西式糕點有機融合,采用優質原材料及餡料,經過多道工序,造就層次分明、薄如蟬翼的酥皮,并憑借精湛技藝,將酥皮塑形,制作出栩栩如生的牡丹造型,每一片花瓣都精致入微。牡丹食品的推出,不僅為消費者帶來了全新味覺體驗,也為牡丹文化傳播、特色產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。

牡丹渾身都是寶,以前只會賞花、賣苗,附加值低,而如今,菏澤通過科技創新,不僅讓牡丹入食,解鎖舌尖上的“國色天香”,更開發出牡丹籽油、牡丹茶、牡丹日化品等百余種產品。在魯西新區麟源牡丹的展銷廳內,一瓶瓶琥珀色的牡丹籽油靜靜地陳列著,其背后凝聚的是27道精密工序的智慧與匠心。而這款牡丹籽油的研發者——菏澤市康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,已在牡丹深加工領域深耕10余年。

“在我們的智能化生產基地里,可實現冷榨、精煉、脫蠟等全流程生產線高效運轉,年產能高達3000噸,帶動企業年總產值達到20億元。”企業負責人王連崗介紹,今年麟源牡丹系列新產品訂單不斷,最近還和杭州企業簽了加工合同。后續,企業還打算加大研發投入,像牡丹籽油、醫用牡丹籽油和純凈牡丹籽油等新產品,也即將上市。

科技創新的背后,是科技創新賦能產業躍升。在天寶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現代化實驗室內,科研團隊運用先進的萃取技術,實現了牡丹鮮花中水溶性活性物質與高純度精油的高效同步提取。基于這項技術,該公司研發的牡丹咖啡、牡丹籽油等系列產品,憑借獨特的風味和健康屬性,收獲了一大批忠實消費者。不僅如此,為適應消費新場景,今年該企業又創新推出了新品牡丹花茶,這種添加了牡丹花粉的茶包備受市場歡迎,每月銷量達90萬盒。

為了充分挖掘牡丹的價值,天寶牡丹打造了一個集牡丹產業科技研發中心、ω-3配方食用油及營養液全自動生產線、牡丹藥妝護膚品智能生產車間于一體的綜合型生產基地。公司通過原料梯度開發,把牡丹的藥用價值轉化為各種健康產品,構建起一條從原料萃取到終端產品的完整生態產業鏈。

打造高端食用油市場“液體黃金”的牡丹籽油,掀起“國潮飲品”新風尚的牡丹咖啡和牡丹茶,兼具養生與美顏功能的輕奢護膚品“牡丹面膜”……魯西新區持續深挖牡丹“寶藏”,通過科技賦能牡丹經濟鏈,實現了從舌尖到肌膚的價值裂變。

從“文化盛宴”看文旅融合的生動實踐

產業與文化如車之兩輪、鳥之雙翼,依托豐富的牡丹資源,近年來,魯西新區不斷推動牡丹產業農文旅深度融合,通過深挖牡丹文化內涵,激活“文化+”引擎,讓牡丹產品不斷“出圈”,為鄉村文化振興添活力。

在馬嶺崗鎮穆李村的魯西南古法鉤織工坊內,鉤織藝人張惠靈正忙著趕制新訂單,只見她手指翻飛,一勾一挑,不一會兒一片牡丹花瓣就成型了。鉤織是民間傳統手工技藝,當地以手工鉤織產業發展為方向,向群眾免費傳授鉤織工藝,為村民們創造就業機會。如今,依托面塑、鉤織兩個手工制造產業,馬嶺崗鎮持續盤活農村閑置勞動力,讓1.2萬人在“家門口”實現了就業。

牡丹不僅是經濟作物,更是文化符號。魯西新區通過文化賦能,讓牡丹IP持續破圈:惟妙惟肖的面塑,以精湛手法塑造百態牡丹;鬼斧神工的蛋雕,于微小蛋殼展現牡丹神韻;渾然天成的根雕,借天然根材勾勒牡丹風姿;巧奪天工的剪紙,憑一紙一刀剪出牡丹盛景……這些獨具匠心的作品,成為魯西新區文創產業蓬勃發展的生動注腳。尤其是以牡丹為元素的刻瓷、根雕、鉤織工筆畫等非遺技藝,通過文創工坊和藝術展覽煥發新生。例如,牡丹主題根雕作品融合傳統雕刻技法與現代設計,成為高端文旅的伴手禮。

近年來,菏澤魯西新區高度重視文旅產業發展,抓實文旅融合,全面推進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。2025牡丹節會期間,魯西新區堅持圍繞中心、突出特色、展現形象,以文旅產業為載體,持續賦能鄉村振興,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,讓文旅“出圈”更“出彩”。據了解,魯西新區將開展“旅游+農業”“旅游+非遺”“旅游+研學”“旅游+紅色”“旅游+歷史”“旅游+廊道”“旅游+文化”“旅游+美食”八大活動,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全面繪就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新畫卷。

從待客之道,看產城共興

扮靚市容迎盛會,提升品質惠民生。從交通樞紐到街頭巷尾,從舌尖美味到文化符號,作為城市東道主,菏澤魯西新區以“牡丹+”為紐帶,將城市肌理與文旅服務深度融合,展現出一座城市對八方游客的極致誠意。

為了讓游客舒心賞花,魯西新區持續提升城市品質,聚焦城市主干道、重點路段,以及高速口、高鐵站路口、菏澤牡丹園、菏澤火車站等地,全面修復道路路面,及時更換交通安全設施,深度清洗沿線護欄,著力強化綠化養護管理,確保道路干凈整潔,形成“四季有花”的生態景觀。

舉辦盛會,市民既是東道主,也是受益者。今年以來,魯西新區以提升城市品質、增進民生福祉為目標,開展了道路修復、景觀提升、生態保潔等六大行動,為城市精細化管理注入強勁動力。

今年以來,魯西新區推行“逐段排查、分類修復”機制,對轄區內130余條道路展開“地毯式”檢查,通過“望聞問切”,精準找出道路隱患。截至目前,已累計修復道路超1.3萬平方米,對5500余米交通護欄進行復新。其中,3200米融入牡丹元素的護欄,不僅保障了交通安全,更成為魯西新區流動的城市文化名片。

步入趙王河公園,香樟樹的樹冠經過精心修剪,宛如撐開的綠色巨傘,新栽種的鳶尾花在綠地邊緣有序排列,形成五彩斑斕的花帶,為公園增添了盎然生機。“我們實施了‘摸排-設計-養護’全鏈條管理模式,大力推進綠化工作。累計栽植苗木3.2萬平方米,修剪綠籬20萬余平方米。”據魯西新區城市精細化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,該面積相當于28個標準足球場,為市民營造了更加健康的生活環境。

80余萬平方米綠化帶得到深度清理,130余條道路(路段)達到“路見本色”的潔凈標準,500余米路緣石完成修復,免費開放的24小時公廁,“15分鐘便民服務圈”,集中整治市容亂象……如今,在六大行動的賦能下,魯西新區既有整潔美觀的“面子”,又有舒適宜居的“里子”,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了城市管理的力度與溫度,讓市民真切地感受到城市更新帶來的卓越成果,真切觸摸到城市發展的強勁脈搏。

責任編輯:
分享到:
中共菏澤市委網信辦主管 菏澤日報社主辦| 新聞刊登批準文號:魯新聞辦[2004]20號 |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:37120180017
網站備案號:魯ICP備09012531號 | 魯公網安備 37172902372011號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國菏澤網